一、癥狀
幼苗發(fā)病,子葉邊緣出現(xiàn)褐色半圓形或圓形病斑;莖基部受害,患部縊縮,變色,幼苗猝倒。成株期葉片、莖蔓和瓜果都可受害,不同瓜類其癥狀稍有差異。西瓜葉片受害最初出現(xiàn)水漬狀紡錘形或圓形斑點,很快發(fā)展為黑色圓形病斑,外圍有紫黑色暈圈,有時出現(xiàn)同心輪紋。病斑擴大后;ハ鄥R合,引起葉片早枯。潮濕條件下葉正面病斑上長出粉紅色小點,后變?yōu)楹谏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。莖蔓或葉柄受害,病斑長圓形,微凹陷,先呈黃褐色水漬狀,后變?yōu)楹谏“呷舭l(fā)展至繞莖蔓或葉柄一周,即引起全莖蔓或全葉枯死。西瓜果實被害,先顯暗綠色水漬狀小斑點,后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、凹陷的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,凹陷處常龜裂。潮濕環(huán)境下病斑上產生粉紅色粘狀物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。幼果被害,往往全果變黑皺縮腐爛。黃瓜、甜瓜被害,癥狀基本與西瓜相似,但葉上病斑呈紅褐色,外圍暈圈黃色。黃瓜未成熟的果實不易受害,成熟果實受害時先呈現(xiàn)淡綠色水浸狀斑點,很快變?yōu)楹诤稚,并逐漸擴大,凹陷,中部色較深,上生許多黑色小粒點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。病果彎曲變形,留種黃瓜發(fā)病較多。甜瓜成熟果極易感病,病斑較大,顯著凹陷,開裂,常生粉紅色粘狀物。
二、病 原
本病屬葫蘆科刺盤孢(Colletrichum lagenarium(Pass.)Ell.et Halst)侵染所致。病菌屬半知菌亞門刺盤孢屬真菌;有性世代屬子囊菌亞門(Glomerella lagenaria(Pass.)Watanable et Tamura),但在自然情況下很少出現(xiàn)。分生孢子盤產生在寄主表皮下,熟后突破寄主表皮外露。分生孢子梗無色,單胞,圓筒狀,大。玻埃玻×2.5-30um。分生孢子單胞,無色,長圓或卵圓形,一端稍尖,大。保矗玻×5.0-6.0um,多數(shù)聚結成堆后呈粉紅色。分生孢子盤上著生一些暗褐色的剛毛,長90-120um,有2-3個橫隔。孢子萌發(fā)的適溫為22-27℃,4℃以下不能萌發(fā)。病菌生長適溫為24℃,30℃以上10℃以下即停止生長。孢子萌發(fā)除濕度外,還需要有充足的氧氣。
三、侵染循環(huán)
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擬菌核(未發(fā)育成的分生孢子盤)在病殘株上或地里越冬,附著在種子表皮粘膜上的菌絲體也能越冬。此外,病菌還能在溫室、塑料大棚內的舊木料上營一定時期的腐生生活,保持其生活力。越冬后,病菌在越冬器官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,是田間發(fā)病的重要初侵染來源;潛伏在種子上的菌絲體,可以直接侵入子葉引起幼苗發(fā)病。分生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,萌發(fā)產生附著器和侵入絲侵入寄主,并在當年形成的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,進行再次侵染。分生孢子主要通過流水、雨水、甲蟲和人畜活動進行傳播。摘瓜時瓜果表面常帶有大量的分生孢子,在貯藏運輸中病菌也能侵入發(fā)病。
四、影響發(fā)病的因素
濕度是誘發(fā)本病的主要因素,在適宜溫度下相對濕度為87-95%時潛育期只有3天,濕度越低潛育期越長,濕度降至54%以下,病害就不能發(fā)生。溫度的影響不如濕度大,在10-30℃范圍內都可發(fā)病,而以24℃最適宜。濕度在97%以上、溫度在24℃左右,發(fā)病最盛,溫度高于28℃時發(fā)病很輕。過多地施用氮肥、排水不良、通風不好、植株衰弱或連作地,發(fā)病均較重。瓜果的抗病性,隨著果實的成熟度而降低,所以貯藏運輸期間發(fā)病也很重。
五、防 治
。、選用無病種子及種子消毒:從無病株、無病果中采收種子,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。方法有:用55℃溫水浸種15分鐘,或用0.1%升汞液浸種10-15分鐘,再用清水洗凈后播種,或用100倍福爾馬林浸種30分鐘,用清水洗凈后播種。
。、加強載培管理: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,避免在低洼、排水不良的地塊種瓜。重病地應與非瓜類作物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。施足基肥,增施磷鉀肥,雨季注意排水,西瓜的果實下最好鋪草墊瓜,以防止瓜果直接接觸地面。收獲后及時清除病蔓、病葉和病果。
3、藥劑防治:發(fā)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,噴藥保護,每隔7-8天噴一次,連噴3-4次。常用的藥劑有:50%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-700倍液;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-700倍液;65%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;50%代森銨1,000倍液或波爾多液(1:0.5-0.8:300-320)等。波爾多液對黃瓜及甜瓜易發(fā)生藥害,使用時要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