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陽毛尖是我國內(nèi)銷為主的著名高級綠茶之一,產(chǎn)于河南省信陽市。已有30多年的,暢銷于北京、武漢、鄭州、開封、天津等地,頗受消費者歡迎。
制作方法
1.采摘:高級毛尖的鮮葉原料全部是一芽一葉或初展的一芽二葉,每年由4月中、下旬開采,采期約90~100天,采摘20~25次,一般每隔3天巡回采摘一次。
2.炒生鍋(殺青并輕揉):用直徑82.5厘米的“牛四鍋”裝置呈25~30度的傾斜,用長約82.5厘米的茶把子(前端用柔韌竹梢札成束)與傾斜的鍋面接觸。操作時節(jié)奏的彈跳,將茶葉在鍋里不斷翻炒。鍋溫160~180℃之間,每鍋投葉250~400克,炒3~4分鐘,葉子變軟“下綿”時,可調(diào)換應(yīng)有輕揉作用的裹條,即用茶把子前端竹梢,將茶葉收攏,在鍋面上呈弧形團團滾動(忌擦摩),并不時用茶把跳動抖散,不使悶氣,如此交替進行。此時應(yīng)注意既不能揉搓過重,將細嫩芽葉揉碎,白毫脫落,又不能過分的抖散,水分散失不勻,葉緣干燥不易成條,影響外形。這就要從操作技術(shù)和控制火溫二方面注意掌握分寸。翻炒經(jīng)過6~7分鐘達到四五成干即可。
3.炒熱鍋:經(jīng)過“生鍋”炒了的茶葉,立即掃到并列一起的一只鍋里進行“炒熱鍋”(工具與炒生鍋相同),火溫80~100℃之間,開始仍以“裹條”輕揉為主與抖散、搧相間進行,茶把子呈弧形來回轉(zhuǎn)動,具有揉條散水兩個作用,使茶葉緊細,少量茶汁附著葉面。炒至葉面茶汁不再相互粘著,用右手(因習(xí)慣為好)進行“抓條”,將全鍋茶葉用手掌張開握攏,提至鍋沿,每次由虎口迅速敏捷地甩出1/3后,再將出手落鍋的1/3抓起,留在手心后面,接著又把原留在手掌的茶葉甩出1/3,如此循序進行,茶葉要甩得開,擺得直,不亂,并勿用力握得過緊,這樣就可達到緊、細、直、圓、光。熱鍋經(jīng)過7~8分鐘,茶葉達到七八成干即可出鍋。
4.攤晾:熱鍋出來的茶葉,須經(jīng)篩簸,除去碎末、雜質(zhì)后,攤在直徑1米多長的竹編凸心炕頭的大型炕頭上,約經(jīng)40~50分鐘,每炕頭陸續(xù)堆放到6~7鍋炒熱鍋的葉量時(相當(dāng)鮮葉量2.5~3千克),即上炕灶烘焙。
5.干燥(炕茶):毛火,以優(yōu)質(zhì)木炭燃料,火溫保持60~70℃,每4~5分鐘翻動一次,約經(jīng)30分鐘后達七八成干,降溫,進行足火烘干。足火,火溫45~50℃,每5~6分鐘翻動一次,約經(jīng)35~40分鐘,達到九成干為好(粗大莖梗稍軟)。以上毛火與足火因在先后一次完成,所以以統(tǒng)稱為頭道火。還有二道火,即在一批鮮葉全部炒制結(jié)束后(無論數(shù)量多少)將所有茶葉以每炕2.5~3千克(相當(dāng)鮮葉10千克左右)放在30~40℃的余火上烘至全干,手捏成末,即刻裝入特制密團的大具鐵簍里,每簍裝高級茶約25千克;在未出售前就可短期保存。
6.揀茶、復(fù)火:將大小混合的鮮葉原料制成的毛茶,經(jīng)過人工揀剔,分別揀出一芽一葉的部分為“毛尖”,第二、三片的嫩葉為“茴青”(普通茶),大葉和少數(shù)老片為“大片茶”等三個花色。揀剔分開以后的茶葉,再進行最后一次復(fù)火。
產(chǎn)品特點 條索細緊圓直,色綠光潤,白毫顯露而有鋒苗;湯色明凈,芽葉嫩勻,香氣清高持久,滋味醇厚回甘,有熟板栗之香。沖泡四五次仍茶味濃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