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將臺灣養(yǎng)豬及糞便處理一些情況和見聞摘要匯報如下,供養(yǎng)豬同行參考。
1、養(yǎng)豬場已越來越不讓人參觀了。
2、環(huán)保部門要求豬場污水排放標準過高。
目前臺灣環(huán)保部門制訂污水排放標準過高,開始時,1987年-1992年要求排放的污水,BoD是400mg/L,5年后即1993--1997年,為BoDl00mg/L,CoD400mg/L,而1998年后到目前的排放標準是BoD80mg/L,CoD250mg/L,雖然是逐步提高與國際接軌,但目前標準仍有些過高。因此,許多豬場為了達到排放標準,采取“下雨就排,不下雨不排”的對策,或者“大雨多排,小雨小排,不下雨不排”的應變方法。用雨水來稀釋污水中BOD和COD。
3、減少豬糞尿排出量
臺灣許多學者認為:降低豬場糞尿處理的成本辦法,首先必須減少處理的糞尿排出量。而糞便的數量,應按豬場年上市肉豬頭數和重量平均數來計算的,因此,要減少糞尿排出量主要選擇和促進豬生長快,繁殖率高,飼料利用率高的豬種外,還可用下列方法來減少豬糞尿排出量。
(1) 飼料配方接近需要量:可減少N排出10-15%;
(2) 采用高消化率飼料:可減少N排出5%,磷5%;
(3) 利用生長促進劑:可減少N排出5%,磷5%;
(4) 采用低蛋白,補充氨基酸飼料配方;可減少N排出21~25%;
(5) 利用植酸酶增加磷的消化率,可減少磷排出量25~30%:
(6) 采用多階段飼料配方飼養(yǎng)肉豬,可減少N排出10%。
4、魚牧結合方法已放棄
用飼料養(yǎng)豬、再用豬糞養(yǎng)魚。被認為是生態(tài)平衡的好方法。而臺灣經過多年的實踐后,認為這種方法不很可取。據說有一種羅非魚,很適合用豬糞來飼養(yǎng)而生長,但認為豬糞未經處理,對水質有嚴重污染。更是豬糞中殘留藥物和某些重金屬鹽,如抗生素、磺胺類和銅、砷等元素、會富集魚體之中,人食用后有害健康、基于上述原因,目前臺灣已經徹底放棄魚牧結合的方法。
5、畜禽的糞便處理是一種付出、很難收回的投資
在臺灣許多豬場都采用“三段式”處理糞便的方法 。臺灣氣候炎熱、豬舍和豬身都有用水沖洗,以達到防降溫的目的,同時也沖洗糞便,因此用水量很大,而且糞與水在一起,處理量也很大。在處理時,首先必須把其中的固體物分離出來,這是第一階段的固液分離。目前臺灣生產的糞水分離機已到達非常實用的階段,價格也不貴。第二階段是采用厭氧發(fā)酵,即把液體部分在厭氧池內進行沼氣發(fā)酵,厭氧發(fā)酵池是用耐紫外線曝曬的橡塑布、固定在池壁上,并用池內液體高出接口,達到密封的要求。這種處理方法在廣東、廣西、福建可以應用。
這種三階段處理方法,每公斤豬活重,需要臺幣1.5元,即人民幣0.25-0.4元,因此,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排放污水達到環(huán)保要求,政府和豬場都要投入資金。
1、養(yǎng)豬場已越來越不讓人參觀了。
2、環(huán)保部門要求豬場污水排放標準過高。
目前臺灣環(huán)保部門制訂污水排放標準過高,開始時,1987年-1992年要求排放的污水,BoD是400mg/L,5年后即1993--1997年,為BoDl00mg/L,CoD400mg/L,而1998年后到目前的排放標準是BoD80mg/L,CoD250mg/L,雖然是逐步提高與國際接軌,但目前標準仍有些過高。因此,許多豬場為了達到排放標準,采取“下雨就排,不下雨不排”的對策,或者“大雨多排,小雨小排,不下雨不排”的應變方法。用雨水來稀釋污水中BOD和COD。
3、減少豬糞尿排出量
臺灣許多學者認為:降低豬場糞尿處理的成本辦法,首先必須減少處理的糞尿排出量。而糞便的數量,應按豬場年上市肉豬頭數和重量平均數來計算的,因此,要減少糞尿排出量主要選擇和促進豬生長快,繁殖率高,飼料利用率高的豬種外,還可用下列方法來減少豬糞尿排出量。
(1) 飼料配方接近需要量:可減少N排出10-15%;
(2) 采用高消化率飼料:可減少N排出5%,磷5%;
(3) 利用生長促進劑:可減少N排出5%,磷5%;
(4) 采用低蛋白,補充氨基酸飼料配方;可減少N排出21~25%;
(5) 利用植酸酶增加磷的消化率,可減少磷排出量25~30%:
(6) 采用多階段飼料配方飼養(yǎng)肉豬,可減少N排出10%。
4、魚牧結合方法已放棄
用飼料養(yǎng)豬、再用豬糞養(yǎng)魚。被認為是生態(tài)平衡的好方法。而臺灣經過多年的實踐后,認為這種方法不很可取。據說有一種羅非魚,很適合用豬糞來飼養(yǎng)而生長,但認為豬糞未經處理,對水質有嚴重污染。更是豬糞中殘留藥物和某些重金屬鹽,如抗生素、磺胺類和銅、砷等元素、會富集魚體之中,人食用后有害健康、基于上述原因,目前臺灣已經徹底放棄魚牧結合的方法。
5、畜禽的糞便處理是一種付出、很難收回的投資
在臺灣許多豬場都采用“三段式”處理糞便的方法 。臺灣氣候炎熱、豬舍和豬身都有用水沖洗,以達到防降溫的目的,同時也沖洗糞便,因此用水量很大,而且糞與水在一起,處理量也很大。在處理時,首先必須把其中的固體物分離出來,這是第一階段的固液分離。目前臺灣生產的糞水分離機已到達非常實用的階段,價格也不貴。第二階段是采用厭氧發(fā)酵,即把液體部分在厭氧池內進行沼氣發(fā)酵,厭氧發(fā)酵池是用耐紫外線曝曬的橡塑布、固定在池壁上,并用池內液體高出接口,達到密封的要求。這種處理方法在廣東、廣西、福建可以應用。
這種三階段處理方法,每公斤豬活重,需要臺幣1.5元,即人民幣0.25-0.4元,因此,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排放污水達到環(huán)保要求,政府和豬場都要投入資金。
6、沼氣發(fā)酵只能除去糞水中30-40%的有機物。
臺灣人認為,沼氣發(fā)酵僅僅是利用糞尿轉化為能量的一個過程。不能作為糞便處理的全部。因為沼氣發(fā)酵只能除去糞水中30-40%有機物,還有60-70%有機物仍要處理。沼氣產生需要較高環(huán)境溫度,往往在冬天需要沼氣時不產生沼氣,而夏天不要沼氣時,則沼氣很多,以前臺灣一個豬場,利用沼氣發(fā)電,但實踐證明是失敗的,因為沼氣發(fā)電需要鍋爐、發(fā)電機和人工,在經濟上不合算。
7、豬場的臭味問題
大陸及臺灣省畜禽糞便排放是以BOD和COD為標準的。但有些國家則以氮和磷的數量為標準。特別嚴格控制磷的排放標準,因為磷不會被分解,而氮則可變成氨(NH4)而揮發(fā)。由于氨的揮發(fā)而造成豬場的臭味問題。實際上豬場的臭味除氨、甲烷和硫化氫等氣體外,還有豬糞中的糞臭素,即一種難以言表的特殊氣味。據說豬場的臭味可隨風飄至2-3公里外,引起豬場與附近居民的矛盾,所以臺灣豬除做好糞便處理工作外,還在逢年過節(jié)用小恩小惠辦法與周圍群眾搞好關系。
8、臺灣在推廣水簾式豬舍
水簾式雞舍在臺灣已應用多年。目前把水簾式通風用于養(yǎng)豬業(yè)上,已取得明顯效果。據有關資料顯示,在臺灣用水簾式豬舍飼養(yǎng)大肉豬,生長速度提高25-30%,飼料報酬也大幅度提高。此外,水簾式豬舍用于飼養(yǎng)公豬和配種前后母豬,其公豬精液質量、母豬配種受胎率均有明顯提高。因此利用水簾式豬舍飼養(yǎng)公豬和配種前后有明顯效果。另外,經測定,水簾式豬舍內的細菌數可以減少至普通豬舍千分之一,而且水簾式豬舍內沒有蚊蠅干擾、氨和臭味明顯減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