鰍池地址選擇。鰍池宜選擇水源充足、水質良好、避風向陽、交通便捷處,池底土以黏土帶腐殖質為最好,不宜使用沙質底。
鰍池建造。鰍池結構可以是水泥池,也可以是土池。
⑴水泥池結構鰍池。按設計挖好土池,四周池壁用水泥板或磚砌水泥抹面。池深1-1.5米,水位線以下50-80厘米,面積10-200平方米為宜。池底用水泥抹平或石渣夯實,上鋪20厘米粘土層,在排水口附近挖1平方米左右、深20厘米的集水坑,便于捕撈。進出水口都要安裝防逃設備。
⑵簡易土池結構鰍池。池壁和池底夯實,池面200-500平方米,不宜超過1000平方米,池口高出地面10-20厘米。進排水口用三合土或水泥結構建成,用鐵絲網(wǎng)或尼龍網(wǎng)防逃。池底鋪30厘米厚塘泥,培肥水質。池底最好開50厘米寬、200厘米長、30厘米深的淺溝若干,供泥鰍避暑和捕撈之用。
二、鰍苗培養(yǎng)
放養(yǎng)前的準備。池子用常規(guī)辦法清整,鰍苗入池前7天,用人畜糞作為基肥,每平方米用量0.5公斤,培肥水質。人工繁殖的鰍苗孵出后,在孵化缸內靜養(yǎng)3天,然后投喂雞蛋黃汁。2天后移入培養(yǎng)池。每平方米放養(yǎng)2000-3000尾。
鰍苗培養(yǎng)要點。發(fā)塘階段主要抓好餌料投喂,每天潑灑豆?jié){2次,用量每萬尾苗用黃豆磨原漿50克,連續(xù)投喂20天。此后,改投豆渣、米糠、麥麩或菜籽餅。也可喂水蚤、絲蚯蚓等動物性餌料。日投喂量為鰍苗體重的5-8%,分3次投放。經(jīng)1個月左右飼養(yǎng),鰍苗體長達3-5厘米,體重1-2克,此時應進行分養(yǎng)。在高溫的夏季,須經(jīng)常加注新水,或在池上搭蔭棚。培養(yǎng)階段、水深應控制在30厘米左右。同時防止敵害生物如水蜈蚣、紅娘華等生長繁殖。
三、鰍種培養(yǎng)
鰍種培育放養(yǎng)密度每平方米1000尾左右,水深30-40厘米。放養(yǎng)前清塘消毒,施入基肥,放養(yǎng)后實行"定質、定量、定時、定位"投喂制度,每天投喂2-3次,日投喂量為魚體總重量的5-8%,經(jīng)常加注新水。根據(jù)天氣及魚種攝食情況,投餌量要適當調整。飼養(yǎng)管理要求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-20厘米,常施追肥保持肥水。苗種階段發(fā)生的主要病害為由車輪蟲、三代蟲引起的寄生蟲病,防治方法:用0.7×10-6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兌水全池潑灑或用0.15×10-6-0.2×10-6的滅蟲精全池潑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