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漿又名山菇娘、錦燈籠、掛金燈、紅菇娘等。果實營養(yǎng)豐富,富含維生素、β 胡蘿卜素、20多種礦質(zhì)元素和18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,是不可多得的野生漿果資源,開發(fā)前景十分廣闊。
1 形態(tài)特征 酸漿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,株高50~80cm,地上莖常不分枝,有縱棱,莖節(jié)膨大,幼莖被有較密的柔毛。根狀莖白色,橫臥地下,多分枝,節(jié)部有不定根。葉互生,每節(jié)生有1~2片葉,葉有短柄,長1~3cm,葉片卵形,長6~9cm,寬5~7cm,先端漸尖,基部寬楔形,邊緣有不整齊的粗鋸齒或呈波狀,無毛;5基數(shù),單生于葉腋內(nèi),每株5~10朵;ㄝ嗑G色,5淺裂,花后自膨大成卵囊狀,基部稍內(nèi)凹,長2.5~5cm,直徑2.5~3.5cm,薄革質(zhì),成熟時橙紅色或火紅色;花冠輻射狀,白色,雄蕊5,花藥黃色,長0.3~0.35cm,子房上位,2心皮2室,柱頭頭狀,長1.0~1.1cm。萼內(nèi)漿果橙紅色,直徑1.5~2.5cm,單果重2.5~4.3g,每果內(nèi)含種子210~320粒,種子腎形,淡黃色,長約0.2cm,千粒重1.12g。
2 生態(tài)特性 酸漿分布于歐亞大陸,遍布中國西北、華北和東北等地。生于山坡、林緣、林下、田野、路旁和宅旁。適宜在濕潤、透氣性好的土壤條件下栽培。酸漿雖屬耐陰植物,但在較強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更健壯。越冬根莖每年5月中旬出苗,6月下旬始花,8月中旬果實開始成熟。種子壽命2~3年。
3 栽培方法
3.1 選地與整地:選擇肥沃、向陽、排水良好的沙質(zhì)壤土為宜。過粘或低洼地常會引起根莖腐爛。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.5噸,深翻20~25cm,耙平,整細,按寬120cm做畦。
3.2 種子繁殖:8~10月采收成熟、無病的果實,去掉紅色果苞,放在水中揉搓,使種子與胎座分離。用水反復(fù)沖洗,除去雜物和未成熟的種子,撈出后放在紙上或沙布上陰干,低溫、干燥條件下保存。直播于5月上旬開始,播后順畦按行距36cm壓實,保持濕潤,20~25天出苗。一般667平方米播種量為320~400g。育苗移植于3月中旬播種,溫度保持25℃時,15天出苗,5月下旬開始移植,按行距35cm、株距15cm定植。
3.3 根莖繁殖:于4月初將根莖刨出,選擇健壯、無病的根莖,剪成10~15cm的段,每段保留2個芽,按行距35cm順畦開溝,溝深3~4cm,將根莖段順溝一個挨一個擺放,覆土,澆水,保持濕潤,25~30天出苗。
3.4 田間管理:直播在苗高4~5cm時疏苗,苗高9~10cm時按株距10cm定苗,每年鋤草松土2~3次,鋤草時不宜過深,以防傷害根莖。夏季要及時拔除大草,排除積水,防止倒伏。越冬畦于秋收后清除地上雜物,春季結(jié)合翻土施肥1次,并切斷根莖,撿除多余根莖,減少無效苗。發(fā)生蚜蟲或紅蜘蛛用樂果按說明書稀釋后噴殺。
4 酸漿的開發(fā)利用 酸漿具有清熱、解毒、利尿、降壓、強心、抑菌等功能。主治熱咳、咽痛、音啞、急性扁挑體炎、小便不利和水腫等病。酸漿果實成熟后呈紅色,酸甜可口,特別是霜后采收,更是口味宜人;目前,在一些地區(qū)已作為水果上市銷售。酸漿成熟時掛滿枝頭,如同一串串燈籠,別具特色。酸漿果實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其中鈣的含量是西紅柿的73.1倍、胡蘿卜的13.8倍,VC的含量是西紅柿的6.4倍、胡蘿卜的5.4倍。它獨特的風(fēng)味和豐富的營養(yǎng),是加工飲料、果酒等飲品的好原料,開發(fā)酸漿大有可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