苜蓿別名黃花苜蓿、菜苜蓿、金花菜等,為豆科一二年生草木植物,原產(chǎn)印度、歐美等地。由主要作綠肥或飼料,逐步發(fā)展成蔬菜食用。
一、形態(tài)特征
苜蓿根系淺,根有根瘤。莖基部分枝,平臥或斜生地面,上部直立生長,株高約30~80厘米。葉互生,三出復(fù)葉,小葉寬倒卵形或倒心臟形,先端鈍圓或稍凹,葉緣上部鋸齒狀,葉面濃綠色,葉背灰綠色,葉長1~1.5厘米,托葉細裂,葉柄纖細。總狀花序,腋生,每花序有黃色蝶形小花2~6朵,長7~8毫米,莢果螺旋形,有鉤狀刺,含種子3~7粒。種子腎形,黃褐色,千粒重2.8克。
二、生長環(huán)境
苜蓿性喜冷涼氣候,生長適溫為12~17℃,高于20℃或低于10℃時植株生長緩慢;耐寒性強,-5℃低溫下葉片凍死,翌春溫度回升后萌芽生長。對土壤適應(yīng)性強,但以富含有機質(zhì)、保水保肥的黏土或沖積土為宜,中性土壤種植較好。
三、栽培技術(shù)
1.播種期 苜蓿雖春秋兩季均可栽培,但秋季生長旺,品質(zhì)好,以秋季栽培為主,.可于7~9月分期播種,8月至翌年3月陸續(xù)采收。春季可于2~5月播種,4~7月陸續(xù)采收。
2.整地播種 苜蓿為淺根系,種子細小,所以整地要精細,深耕15~20厘米,以利于出苗。多采用高畦栽培,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。春末秋初溫度高時播種不易出苗,應(yīng)浸種催芽,并加大播種量。一般采用撒播或條播,每667平方米播種量10~15千克。
3.肥水管理 出苗前每天澆1次水,保持土壤濕潤,加快出苗。在天氣干旱時,出苗前不能斷水,約4~5天就可出苗。出苗后注意經(jīng)常灌水。幼苗有2片真葉時追肥1次,每667平方米施尿素約10千克,以后每采收1次施1次肥,一般于采收后2天追肥,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~15千克。采收后立即追肥,因傷口未愈合,苜蓿易腐爛。
4.采收 早秋播種的約25天后即可開始采收,可采收4次,產(chǎn)量較高,每667平方米產(chǎn)量約1000千克;晚秋播種者能采收 3次,播種較晚的只能采收2次,每667平方米產(chǎn)量600~700千克;早春播種的在4月中、下旬開始采收,約30~35天,可采收3次,每667平方米產(chǎn)量約500千克;播種較晚的只能采收2次,每667平方米產(chǎn)量400千克左右。收獲時要使莖葉留得短而整齊,特別是第一次采收,一定要收割得"低"而"平",以利于以后的采收和產(chǎn)量的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