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自然界,蚯蚓的繁殖多在8~10月份。在人工培養(yǎng)條件下,如果土壤溫度、濕度適宜,餌料充足,可以常年繁殖。蚯蚓經過交配后,一般7~8天便開始排卵。每排1~3枚卵,便分泌粘液將幾枚卵裹在一起,形成十個蚓繭,1條蚯蚓可以產生許多個蚓繭。蚓繭多為橢圓形,一般只有半粒綠豆大,壁由粘膜硬化而成,又薄又軟。蚓繭埋藏在土中,在溫度適宜時,孵化成幼蚓。
蚓繭常和蚓糞混在一起,分散在培養(yǎng)器中各個角落,如果任其在原地孵化,不僅孵化率低,而且孵出的幼蚓與成蚓混合生長,不利于飼養(yǎng)管理。因此,應將蚓繭收集起來,單獨進行孵化。收集蚓繭時,先在離蚓糞和舊餌料較遠處,投放新餌。二天以后,大部分蚯蚓都會被引到新餌處覓食。這時,可將舊餌處的土層挖開,將土中蚓繭和蚓糞收集取出。
收集到的糞、繭混合物,應堆放在陶土盆中,混以潮濕土壤,盆上蓋上濕稻草,遮光保溫,靜待蚓繭孵化。一般在20℃時,經過20天左右,就可以孵化成幼蚓。等到幼蚓大批孵化后,再用優(yōu)質餌料誘集在一起,放進新的培養(yǎng)容器中進行飼養(yǎ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