鳥類和哺乳類的耳,除中耳、內(nèi)耳外,尚有外聽道(也稱外耳道)和耳殼(唯哺乳類有),后兩者總稱為外耳。在某些鳥類(雌雄鴟鵂、雄雉)生有耳殼狀的耳羽(earconvert),但與耳殼不同。外耳道在頭部側面開口,直通至耳內(nèi)鼓膜。它在哺乳類又分為兩部分,在外部有軟骨壁(耳道軟骨cartilago me-atus acustici),內(nèi)部為鼓骨(tympanicum)所包圍。耳殼為包有耳殼軟骨(cartilago auriculae)的特殊形狀的皮膚皺襞,包圍于外耳道的開口部。從組織學來眷,因為耳殼軟骨與耳道軟骨一樣均為包有彈性纖維的彈性軟骨(elastic cartilage),所以耳殼具有一定程度的彈性。不同的動物耳殼有各種形態(tài),但即使同種動物也可見到隨氣候不同而有差別的情況。人的耳殼,最外周是卷曲的耳輪(helix),下方懸有耳垂(lobulus auriculae),此外還可見耳屏(tragus)、對耳輪(anthelix)、對耳屏(an-titragus)、耳甲(cymba conchae)、舟狀窩(fossa navicularis)、三角窩(fossa triangul- aris)、達爾文點(Darwin’s point)等部分。 達爾文點被認為是耳尖(德Ohrspitz)向內(nèi)下方屈曲的退化的痕跡器官。耳殼上還附屬有動耳肌,獸類可賴以隨意活動,對于人則成退化的痕跡器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