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料別名:天臺烏、臺烏、矮樟、香桂樟、銅錢柴、班皮柴、旁其
原料分類:藥食兩用食物
推薦菜品:烏藥羊肉湯 山藥豬脬湯
烏藥詳細(xì)介紹
原料介紹
烏藥為樟科植物烏藥的塊根。烏藥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生于向陽山坡灌林中或林緣,及山麓、臨時等地。分布于陜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種等到地?拼杭静赏诟,除去細(xì)根洗凈曬干,稱“烏藥個”;趁鮮刮去棕色外皮,切成薄片,曬干,稱“烏藥片”。
烏藥呈紡錘形,略彎曲,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,習(xí)稱“烏藥珠”,長5至15厘米,直徑1至3厘米。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,有細(xì)縱皺及稀疏的細(xì)根痕;質(zhì)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,氣芳香,味微苦、辛,有清涼感。以個大、肥壯、質(zhì)嫩、折斷面香氣濃郁者為佳。質(zhì)老、不呈紡紡錘狀的直根,不可供藥用。
營養(yǎng)分析
1.斂肺止咳。用于肺氣虛所致的久咳、干咳。
2.澀腸止瀉。治療脾氣虛弱、久瀉久痢。
3.生津止渴。適用于虛熱引起的消渴、熱病傷津的口干渴。
4.安蛔止痛。治療蛔蟲引起的膽絞痛。
本品酸澀,功善收斂,上能斂肺氣,下能澀大腸,入胃又能生津、安蛔。凡久咳、久瀉、蛔蟲腹痛及內(nèi)熱消渴等癥,均為常用。
相關(guān)人群
孕婦及體虛者慎服
食物相克
忌與豬肉同食
相關(guān)人群
制作指導(dǎo)
1. 凡七情郁結(jié),胸膈滿悶,上氣湍急,食少納呆者,可與沉香、檳榔等同用,以降逆散滿。
2. 凡中寒氣滯,腹部冷痛,控引睪丸者 ,可與小茴香、木香、青皮等配伍。
3. 若寒凝氣滯,血行不暢,經(jīng)行腹痛,或心膈迷悶者,可與當(dāng)歸同用。
食療作用
烏藥味辛,性溫;歸肺、脾、腎、膀胱經(jīng);芳香行散,可升可降;
具有行氣止痛,溫腎散寒;
主治胸脅滿悶,脘腹脹痛,氣厥頭痛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,產(chǎn)后腹痛,疝氣冷痛,尿頻,遺尿。
其他相關(guān)
本品根色黑褐,因名烏藥。素以天臺所產(chǎn)為勝,故亦稱天臺烏藥!毒V目》云:“烏以色名。其葉狀似魚。《拾遺》作旁其,方音訛也。南人亦呼為矮樟,其氣似樟。”
原料分類:藥食兩用食物
推薦菜品:烏藥羊肉湯 山藥豬脬湯
烏藥詳細(xì)介紹
原料介紹
烏藥為樟科植物烏藥的塊根。烏藥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生于向陽山坡灌林中或林緣,及山麓、臨時等地。分布于陜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種等到地?拼杭静赏诟,除去細(xì)根洗凈曬干,稱“烏藥個”;趁鮮刮去棕色外皮,切成薄片,曬干,稱“烏藥片”。
烏藥呈紡錘形,略彎曲,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,習(xí)稱“烏藥珠”,長5至15厘米,直徑1至3厘米。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,有細(xì)縱皺及稀疏的細(xì)根痕;質(zhì)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,氣芳香,味微苦、辛,有清涼感。以個大、肥壯、質(zhì)嫩、折斷面香氣濃郁者為佳。質(zhì)老、不呈紡紡錘狀的直根,不可供藥用。
營養(yǎng)分析
1.斂肺止咳。用于肺氣虛所致的久咳、干咳。
2.澀腸止瀉。治療脾氣虛弱、久瀉久痢。
3.生津止渴。適用于虛熱引起的消渴、熱病傷津的口干渴。
4.安蛔止痛。治療蛔蟲引起的膽絞痛。
本品酸澀,功善收斂,上能斂肺氣,下能澀大腸,入胃又能生津、安蛔。凡久咳、久瀉、蛔蟲腹痛及內(nèi)熱消渴等癥,均為常用。
相關(guān)人群
孕婦及體虛者慎服
食物相克
忌與豬肉同食
相關(guān)人群
制作指導(dǎo)
1. 凡七情郁結(jié),胸膈滿悶,上氣湍急,食少納呆者,可與沉香、檳榔等同用,以降逆散滿。
2. 凡中寒氣滯,腹部冷痛,控引睪丸者 ,可與小茴香、木香、青皮等配伍。
3. 若寒凝氣滯,血行不暢,經(jīng)行腹痛,或心膈迷悶者,可與當(dāng)歸同用。
食療作用
烏藥味辛,性溫;歸肺、脾、腎、膀胱經(jīng);芳香行散,可升可降;
具有行氣止痛,溫腎散寒;
主治胸脅滿悶,脘腹脹痛,氣厥頭痛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,產(chǎn)后腹痛,疝氣冷痛,尿頻,遺尿。
其他相關(guān)
本品根色黑褐,因名烏藥。素以天臺所產(chǎn)為勝,故亦稱天臺烏藥!毒V目》云:“烏以色名。其葉狀似魚。《拾遺》作旁其,方音訛也。南人亦呼為矮樟,其氣似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