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治病十分重視氣候、地域等因素,雖有“冬令進補”的說法,但更強調“有是癥,用是藥”。夏季,如果患重癥大病或施行外科手術,以及婦女生育后,出現(xiàn)氣血虧損、形體羸瘦、面色萎黃、疲乏無力、頭目眩暈,甚至畏寒肢冷等癥,都應及時進補,以便迅速消除各種虛弱癥狀,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。這時若拘泥于“冬令進補”,一定要過幾個月再服用補品補藥,不僅不使虛弱的體質很快得到恢復,而且還可能在缺乏抗病能力的情況下發(fā)生其他疾病,變得更加虛弱。遇到這種情況,即使“冬令進補”具有易于吸收、有利蘊蓄等優(yōu)點,而在改善生理功能、增強體質方面,難免要“事倍功半”,費力多了。還有一些慢性疾病,在治療方法上需要采取“發(fā)時治標、平時治本”的原則。例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、哮喘病等,常在冬季發(fā)作,需用止咳平喘化痰等法以消除癥狀;而在夏季又可適當進補,以增強體質,提高抗病能力,使患者到冬季不再復發(fā)或減少發(fā)作,從而達到“冬病夏治”的目的。從上述情況看,夏令進補是十分重要的,同樣不容忽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