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燥”主秋令。秋季風干物燥、燥令司天。初秋之時,雖早晚氣溫轉(zhuǎn)冷,但白晝驕陽當空,氣溫尚高。深秋季節(jié),西風蕭瑟,氣候肅殺。不論早秋還是深秋,久晴無雨,天高氣爽,到處一派干燥的景象。秋燥易傷人津液,劫損肺陰,而見口干燥、干咳少痰、聲嘶胸痛、大便燥結、皮膚枯槁等癥狀。此時,人應順應自然而奉收,陽氣內(nèi)斂,陰氣漸生,養(yǎng)生貴在滋陰斂陽。飲食宜多進滋陰養(yǎng)血、清燥潤肺之品。
《飲膳正要》說:“秋氣燥,宜食麻,潤其燥”。其以補血潤腸生津的芝麻為代表,意在說明秋季宜少用麻椒、蔥、蒜等辛燥之物,多食柔潤之品,F(xiàn)代醫(yī)學認為,“秋燥”應多食含維生素A、B、C、D、E的食物,如胡蘿卜、藕、梨、蜂蜜、木耳、甘蔗、乳品、蛋類、魚類等,以養(yǎng)血潤燥,提高抗“秋燥”和抗病能力。中醫(yī)則強調(diào)用沙參、玉竹、黃精以滋陰,黑芝麻、杞果、蜂蜜以潤燥,天冬、麥冬、百合以除煩,用上述物品做粥,實為“秋燥”進補的上佳食品。
玉竹粥:玉竹12g(鮮品24g),粳米60g,冰糖少許。先把新鮮玉竹洗凈,去掉根須,切碎煎取濃汁后去渣,或用干玉竹煎湯去渣,入粳米,加水適量煮為稀粥,粥熟后放入冰糖,稍煮1~2沸即成。此為1日量,分早、晚兩次服食。該粥有滋陰潤肺、生津止渴的作用,適用于秋燥煩渴,口干舌燥等。
天冬粥:天門冬12g,粳米60g,冰糖適量。將天門冬水煎,去渣取汁,然后加入粳米煮粥,候熟入冰糖少許,稍煮即可。此為1日劑量,分早、晚兩次服食。該粥有養(yǎng)陰清熱、潤肺滋腎的作用,適用于秋燥干咳、咽喉腫痛、口渴、便秘等。
百合粥:鮮百合24g(干百合12g),糯米60g,冰糖適量。鮮百合剝皮去須切碎(或干百合碾粉),與糯米同入砂鍋內(nèi),煮至米爛湯稠,加冰糖即成。此為1日量,分早、晚兩次服食。該粥有潤肺止咳作用,適用于肺燥咳嗽、痰中帶血、大便燥結等。
沙參粥:沙參12g,粳米60g,冰糖適量。先煎沙參,去渣取汁,加入粳米,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,再稍煮為稀粥。此為1日量,分早、晚兩次服食。該粥滋陰清熱、養(yǎng)胃生津作用,適用于秋燥傷津、心煩口渴、胃虛隱痛而兼干嘔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