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寒的冬季,朔風凜冽,草木凋零,陽氣潛藏,陰氣盛極,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,成形勝于化氣,因此,冬季養(yǎng)生,要著眼于“藏”。具體到人體的精神活動,又如何藏呢?《黃帝內經》里早已明確指出:“冬三月,此為閉藏……使志若伏若匿、若有私意、若已有得”,意思是說,人們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,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,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,好像把個人的隱私秘而不宣,又如得到渴望之珍品那樣滿足。其中心思想是:在冬季人們要把神藏于內,不要暴露于外,這正和夏日里調養(yǎng)精神的方法——“使華英成秀”截然相反。
祖國醫(yī)學強調“神藏于內”,是有積極意義的,尤其是在人們激烈競爭的今天,更有其重要價值。這正如《黃帝內經》里所說:“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”;“躁則消之,靜則神藏”,由此可見,不僅冬季要做到精神安靜,神要藏于內,即使,春、夏、秋三季也需要神藏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
要使“神藏于內”,首先要加強道德修養(yǎng),少私寡欲。儒家創(chuàng)始人孔子早就提出“仁者壽”,“大德必得其壽”,這是很有道理的。從生理上來講,道德高尚、光明磊落、性格豁達有利于神志安定、氣血調和,人體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規(guī)律的進行而精神飽滿、形體健壯,這說明養(yǎng)德可以養(yǎng)氣、養(yǎng)神。少私,是指減少私心雜念;寡欲,是降低對名利和物質的嗜欲。如若不然,私心太重,嗜欲不止,欲望太高太多,達不到目的,就會產生失望、悲傷、苦悶、憂郁、幻想等不良情緒,從而擾亂清靜之神,使心神處于無休止的混亂之中,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而發(fā)病。正如《黃帝內經》里所說:“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思則氣結,驚則氣亂,恐則氣下”,這里的氣上、氣下、氣結、氣緩、氣亂、氣消,均為人體氣機失常,而氣機失常將導致人體生命活動的受損,倘若能減少私心、欲望,從實際情況出發(fā),節(jié)制對私欲和名利的奢望,則可減輕不必要的思想負擔,使人變得心地坦然,心情舒暢,從而促進身心健康!短侠暇B(yǎng)生訣》里清楚指出:“且夫善攝生者,要先除六害,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駐百年。何者是也:一者薄名利,二者禁聲色,三者廉貨財,四者損滋味,五者除佞妄,六者去妒嫉”。這里說的再清楚不過了,否則六害不除,萬物擾心,神豈能清靜?
“神藏于內”的第二點是:要能調攝不良情緒。人生活在世界上,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,使你不高興的事,那么,應該怎樣辦呢?這就要學會調攝情緒,如遇事節(jié)怒,寵辱不驚,都是節(jié)制法在調攝情緒中的運用。此外,亦可采取疏泄法:就是把積聚、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緒,通過適當的方式宣放,發(fā)泄出去,以盡快恢復心理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