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
PRB.1083 |
圖
例
|
|
中文學名 |
皺蓋假芝 |
拉丁學名 |
Amauroderma rudis (Berk.) Cunn. |
中文別名 |
皺蓋烏芝 |
同物異名 |
Polyporus rudis Berk. |
圖 1083 皺蓋假芝 : 1.子實體, 2. 孢子 |
分類地位 |
非褶菌目、靈芝科、假芝屬 |
形態(tài)特征 |
子實體一般中等大,一年生,木栓質(zhì)。菌蓋腎形,半圈形,直徑3-10cm ,厚0.5-0.7cm,表面淺煙色,近灰褐色,具輻射的深皺紋和細微絨毛,往往有同心環(huán)帶,初期邊緣薄,后期增厚呈平截,波浪狀。菌肉蛋殼色至淺土黃色,厚0.5-0.4cm。菌柄側生,長4-12cm,粗0.3-1cm,同蓋色,近柱形,常彎曲并有細微絨毛。菌管長0.2-0.3cm,色較菌肉深。管口圓形,每毫米5-6個,污白色,受傷處變紅色至黑色。孢子近球形,壁雙層,內(nèi)壁小刺不明顯,近無色至淡黃褐色,8.7-12 μm×8.7-10μm。 |
生態(tài)習性 |
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,其基部附著于土中的腐木上,南方多見于相思樹下。 |
分布地區(qū) |
此種屬熱帶、亞熱帶真菌。云南、貴州、福建、臺灣、廣西、廣東、海南、香港、西藏等。 |
經(jīng)
濟
用
途
|
此種屬熱帶、亞熱帶真菌。可供藥用,性平,味淡,能消積化瘀,常用量3-15克,水煎服。屬木腐菌,腐朽力強,被侵害樹干木材形成蜂窩狀白色腐朽。對小白鼠肉瘤抑制率為80%。 |